安徽科技項目申報資訊
政策包含: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創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校園招聘會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創業扶持補貼、社會資本孵化基地補貼、就業創業服務補助、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技能大師工作室)!2025合肥市市區就業補助資金申報指南!小編現將政策項目申報事宜總結如下,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為您解答指導!
免費咨詢電話:18715034835(微信同號)
本文內容較多可通過“Ctrl+F”快捷鍵搜索關鍵詞
安徽、湖南、湖北、江蘇、陜西、四川等多地設立分公司,沒分公司的地市可代寫材料!專業做項目申報12年,申報經驗非常豐富,有很多大企業成功案例!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商標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非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綠色工廠、大數據企業、首臺套、標準、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獎、規上企業、老字號、新產品、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設計、掛牌上市、軟件開發、網站外包定制、百度關鍵詞排名、SEO優化等眾多項目輔導規劃。
一、資金的支持范圍
就業補助資金支出類別:
(一)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主要用于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創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校園招聘會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創業扶持補貼、社會資本孵化基地補貼,以及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其他支出。
(二)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主要用于就業創業服務補助、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以及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其他支出。
二、支持內容和補貼標準
(一)職業培訓補貼。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貧困勞動者、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下同)、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下簡稱五類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職職工。
1.就業技能培訓補貼。五類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自主選擇依法設立的培訓機構,原則上個人先行付費,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下同),根據就業技能培訓工種目錄和補貼標準兌現培訓補貼,并根據省市培訓的實際實時調整工種目錄和補貼標準。公共職業訓練基地開展就業援助對象免費技能培訓,按照培訓人數和就業技能培訓工種目錄規定的標準給予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培訓補貼。就業援助對象在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免費參加技能培訓期間,按每人每天20元的標準給予就業援助對象生活補貼。
2.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補貼。企業對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新錄用人員,在勞動合同簽訂后6個月內組織崗位技能培訓的,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按每人800元給予企業一次性的培訓補貼。
3.企業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補貼。企業組織在崗職工開展技能提升培訓,根據培訓后取得的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人數,按照每人500元、1000元、2000元和3000元給予企業一次性的培訓補貼。企業職工利用業余時間自行參加培訓并獲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可申請一定標準的職業培訓補貼。
4.定向、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補貼。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其他教育培訓機構與企業簽訂培訓就業合作協議,開展定向、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可根據培訓后的學員實際到合作企業的就業人數,按照每人100元給予教育培訓機構一次性的培訓補貼。
5.緊缺專業(工種)省內就業補助。對所學專業為我省企業緊缺專業(工種)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畢業生,畢業時與市內民營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每人2000元給予學生個人一次性的補助(不含免費學生)。緊缺專業(工種)按照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相關政策執行。
(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初次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五類人員,給予職業技能鑒定補貼。鑒定補貼標準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補貼150元;取得專項能力證書的補貼100元。
(三)創業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實訓基地),對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創業意愿和創業培訓需求、勇于投身創業實踐的城鄉各類勞動者和畢業前一年度的在校大學生(包括休學創業的大學生)開展創業培訓,可按規定申請創業培訓補貼。補貼標準為創業意識培訓100元/人,創辦企業培訓1000元/人,創業模擬實訓(網絡創業培訓)1300元/人,改善企業培訓1300元/人,創業基地實訓800元/人。每位勞動者只限享受一次同類別培訓補貼(創辦企業培訓、創業模擬實訓、網絡創業培訓屬階梯式培訓的一個階段,也不得重復享受培訓補貼)。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對參加創業培訓合格學員提供不少于6個月后續服務,學員經后續扶持并在1年內成功創業的,根據后續扶持成功創業的學員人數,按照每人300元的標準,給予創業服務指導中心一次性后續服務補貼。
(四)社會保險補貼。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含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勞動者)、高校畢業生、員工制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和符合條件的新創業失敗人員。
1.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五項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規定申請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和職工醫療保險補貼,標準每人每月給予250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和6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準)。
2.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五項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的部分),補貼期限不超過12個月。離校1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按規定標準申請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和職工醫療保險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4個月,標準為按月給予職工養老保險補貼250元和6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
3.員工制家庭服務業社會保險補貼。注冊地在本市市區行政區域內,持有工商企業營業執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等證照憑證,經所在地的區人社部門認定的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與員工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標準給予企業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員工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社會保險補貼,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員工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員工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準)。
4.新創業失敗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所創企業工商登記注冊滿1年不滿3年的企業注銷后,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出資人登記失業,并以個人身份續繳社會保險費6個月以上的初次創業的勞動者,按照企業納稅總額的50%(最高不超過1萬元),給予一次性社會保險費。
5.對2009年9月16日前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且仍在原崗位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含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其社會保險補貼仍按原政策執行。
(五)公益性崗位補貼。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的人員范圍為就業困難人員(含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勞動者),重點是大齡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
對2009年9月16日之前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且仍在原崗位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含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其崗位補貼標準仍按原政策執行。
對2009年9月16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間,公益性崗位用人單位招用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以及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新吸納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2個月以上的持《就業失業登記證》就業困難人員,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的50%給予崗位補貼。
自2014年7月1日起,對公益性崗位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分為個人崗位補貼和用人單位崗位補貼。企業設立公益性崗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可以享受崗位補貼,個人崗位補貼標準每人每月300元,企業崗位補貼每人每月100元。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另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用人單位一次性崗位補助。公益性崗位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時年齡為準)。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后,用人單位繼續與就業困難人員簽訂2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用人單位一次性補助。
(六)就業見習補貼。享受就業見習補貼的人員范圍為畢業1年之內、全日制專科以上學歷的普通高校未就業畢業生。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高校畢業生享受見習補貼政策。經人社部門認定的見習基地吸納未就業見習畢業生參加3-12個月就業見習,見習期間,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800元的標準,給予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貼,其中財政按照每人每月9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市屬見習基地全年見習人員不少于30人、區(開發區)屬見習基地全年接納見習人員不少于15人,見習期滿后與見習畢業生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且留用人數占當年度見習人員50%以上(因見習基地原因解除勞動關系的見習留用人員除外),就業見習工作規范的見習基地,根據吸納見習畢業生人數,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見習基地一次性獎勵。各縣(市)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在市定標準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標準和見習獎勵條件。
(七)校園招聘會補貼。對舉辦免費大型公益性招聘會(不得收取學生和用人單位費用),并向所在地人社部門報送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畢業生信息的市內各高校,根據簽訂三方就業協議人數,按照每人40元的標準給予高校補貼。
(八)求職創業補貼。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等高校畢業生,按每人8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九)創業扶持補貼。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須為畢業2年內,且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初次創辦科技型(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型材料等)、現代服務型(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設計咨詢、商務服務業、電子商務、工程咨詢、人力資源、文化產業、旅游業、健康服務、法律服務、家庭服務業、養老服務業等)小型微型企業,且所創企業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一次性5000元的創業扶持補貼。
(十)社會資本孵化基地補貼。社會資本、民營企業或高校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的孵化基地,為初次創業的勞動者提供生產經營場地(包括現代農業、工業廠房、商貿店鋪、辦公樓宇等)或創業服務平臺(包括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眾創空間),場地租金不超過同類地區、同類型場地平均租金的80%,物業費用不超過同類地區、同類型場地平均物業費的70%,且被市人社局認定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可申請孵化基地補貼。根據符合條件并在基地孵化9個月以上的企業戶數,3年孵化期內,按照每戶每年3000元的標準給予孵化基地補貼。
(十一)就業創業服務補助。主要用于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重點支持職業介紹服務、人力資源和檔案管理服務、就業失業動態監測、就業創業培訓數字化網絡教學資源開發、創業服務云平臺和公共招聘網等公共就業人才信息系統建設運行和維護、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人員培訓、大型專項就業創業服務活動、向基層和社會購買就業創業服務成果等支出。
(十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重點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高技能人才提升研修培訓、職業技能競賽等項目支出。
(十三)招聘會攤位費補貼。信用等級“A”級以上(含A級)的民營職業中介機構(入場企業戶數50家以上、招聘崗位2500個以上)舉辦公益性免費招聘會的,不得收取求職者和用人單位費用。補貼標準:按照入場招聘企業戶數200元/戶的標準給予攤位補貼。
(十四)創業基地以獎代補。對經市人社局認定的市級創業園區、創業一條街等各類創業孵化基地,為登記失業人員提供創業場地,給予房租費、水電費、物管費等減免補助。補貼標準:自創業實體入園之日起,3年內給予房租減半補貼,1年內給予水電費減半補貼,3年內給予物管費等減免補貼。如國家、省級及市級出臺新政策,按照最新政策執行。
(十五)其他補助。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補助(含社會保險補助)、就業脫貧工程、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創業江淮”行動計劃、青年創業園、新型學徒制培訓、“工學一體”等同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就業創業支持項目。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同意的其他支出,僅限于使用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就業補助資金。
三、單位和個人補貼的申領流程及材料
(一)職業培訓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實行“先墊后補”辦法。
就業技能培訓補貼。五類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補貼時,應提供《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下同)、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憑證材料;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學員還應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證明。以上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實行打卡發放或窗口發放。公共職業訓練基地開展的免費技能培訓的培訓補貼及補貼給就業援助對象個人的生活補助,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由人社部門將培訓補貼、生活補助撥付到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補貼。企業開展培訓前,須向所在地人社部門提交培訓計劃,經審核同意后實施。培訓后申請補貼時,應提供參訓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或錄用人員備案花名冊復印件、結業考核證明等憑證材料。經所在地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由人社部門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將補貼資金撥付到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企業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補貼。中級工、高級工的培訓由企業向所在地的縣(市)區、開發區人社部門申報。企業開展培訓前,須向所在地人社部門提交培訓計劃,經審核同意后實施。培訓后申請補貼時,應提供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核發登記表復印件、參訓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或錄用人員備案花名冊復印件等憑證材料。經所在地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由人社部門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將補貼資金撥付到企業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定向、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補貼。培訓結束后,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其他教育培訓機構向當地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校企培訓就業補助資金申報表》、校企培訓就業人員花名冊、《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勞動合同或錄用人員備案花名冊復印件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照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人數,將補助資金撥付至申請對象在金融機構開立的銀行賬戶。
緊缺專業(工種)省內就業補助。符合條件的畢業生可以向當地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申報補助,并提供以下資料:《緊缺專業(工種)就業補助申報表》、《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勞動合同或錄用人員備案花名冊復印件等憑證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將補助資金撥付至申請對象在金融機構開立的銀行賬戶。
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工學一體”就業就學補貼申領程序由市人社局、市財政局按照有關規定研究確定。
(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五類人員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補貼時應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就業援助對象符合申報鑒定補貼的,由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先行承擔,鑒定合格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將鑒定補貼資金撥付到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三)創業培訓補貼。創業培訓補貼資金按季申報。培訓機構(實訓基地)在開展創業培訓(實訓)后,及時向當地創業服務指導機構申報,并提供以下材料:《創業培訓補貼資金申報表》、創業培訓開班計劃申請表、學員基本情況一覽表、創業培訓教師授課信息反饋表、培訓學員身份證復印件、《就業創業證》或學生證復印件,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等。經市創業服務指導機構審核,報市人社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由市人社局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將補貼資金撥入培訓機構(實訓基地)在銀行開設的基本賬戶。創業服務指導中心申請創業后續扶持服務補助,需提供以下資料:《創業培訓后續扶持服務補助資金申請表》、《創業成功人員花名冊》、成功創業人員提供的《營業執照》或《非正規就業組織證書》原件和復印件等。經市人社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將補貼資金拔入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在銀行開設的基本賬戶。
(四)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的辦法。
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單位)按季度向所在地人社保障部門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時,應提供以下材料:《社會保險補貼申報表》、符合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條件的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復印件、社會保險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費明細賬(單)等。經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的,向戶籍所在地的社區申報就業。每季度終了后,向其參保的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機構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時,應提供以下材料:《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申報表》、由靈活就業人員本人簽字、社區蓋章確認、注明具體從事靈活就業的崗位、地址等內容的相關證明材料,社會保險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費明細賬(單)等憑證材料。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機構匯總填寫《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申報審批匯總表》,向所在地區人社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經區人社部門認定的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提供以下材料:《小型微型企業認定審核表》、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以上材料在企業(單位)第一次申報時應予以全部提供,以后正常申報時,除享受人員發生變動外,只需提供社會保險征繳機構出具的上季度企業(單位)為上述人員繳納有關社會保險費的明細賬,申請材料經所在地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撥至企業(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申請社會保險補貼應提供以下材料:畢業證書原件及復印件、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經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對經認定的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按照“屬地管理、先繳后補”的原則,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應按時足額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每半年申請一次社會保險補貼。申報時需提交以下材料:《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社會保險補貼申報表》、《申報補貼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花名冊》、企業工商營業執照副本、法人(負責人)身份證、員工制企業認定資格證書、錄用登記用工備案手續(花名冊)、職工身份證、企業與員工簽訂的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企業與客戶簽訂的相關服務協議、社會保險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費明細賬(單)、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憑證資料。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所在地的區人社部門核查原件并留取復印件。經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撥至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新創業失敗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新創業失敗人員向企業所在區人社部門申報,并提供以下材料:所創企業注銷登記材料、參保繳費憑證、納稅相關材料等。經所在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五)公益性崗位補貼。各區人社部門、財政部門應根據本區域就業困難人員數量、就業難易程度、現有公益性崗位狀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業資金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公益性崗位年度開發方案。凡愿意承擔社會責任、有公益性崗位需求的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或相關企業(以下簡稱“用人單位”),均可向所在區人社部門提出設立公益性崗位的申請。申請時提供《公益性崗位申報表》、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或法人證書等證明材料及復印件、人社部門要求的其他材料。各區人社部門負責對用人單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根據公益性崗位年度開發方案,合理核定用人單位公益性崗位的種類、數量。
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單位,按季向單位所在區人社部門申請崗位補貼。個人公益性崗位補貼由企業代為申報,申報應提供以下材料:《崗位補貼資金申報表》、符合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條件的人員花名冊、《身份證》和《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勞動合同(協議)復印件、發放工資的明細賬(單)、申請2000元一次性崗位補助需提供公益性崗位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證明材料,申請2000元一次性補助需提供簽訂2年以上的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申請材料經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個人補貼資金和用人單位補貼資金,分別撥至個人和用人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所在區人社部門負責在《就業創業證》內記載崗位補貼內容。
(六)就業見習補貼。就業見習補助原則上按季度撥付。見習基地申請補助時應向同級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見習人員名單、見習協議書、《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單位發放見習基本生活補貼明細帳(單)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助資金支付到見習基地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就業見習基地獎勵原則上按年度撥付,次年第一季度完成。見習基地申請獎勵時應向同級人社部門提供以下材料:合肥市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獎勵申請表、勞動用工備案花名冊和備案的勞動合同書復印件、勞動用工期間的社會保險參保證明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獎勵資金支付到見習基地在金融機構開設的銀行賬戶。
(七)校園招聘會補貼。符合條件的高校向市人社局申請校園招聘會補貼,并提供以下材料:高校申請補貼的報告、簽訂三方就業協議書復印件、畢業生信息花名冊(按照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制信息采集模塊的項目要求填報)、免費大型公益性招聘會材料(包括招聘會公告、參會用人單位名單及崗位信息等)等。經市人社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高校在銀行開立的賬戶。
(八)求職創業補貼。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向所在學校提交求職創業補貼申請,由所在高校組織初審,對符合補貼條件的予以公示。公示期滿后由高校集中向市人社局申請補貼,并應提供以下材料:畢業生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或享受低保或身有殘疾)證明材料、畢業證書(或學籍證明)復印件、求職創業補貼匯總花名冊、高校畢業生本人申請表、《身份證》復印件。經市人社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資金撥付到院校由院校按規定撥付到畢業生在銀行開立的個人賬戶。
(九)創業扶持補貼。向創辦企業所在地創業服務中心申報,應提供以下材料:《初始創業補助資金申報表》、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復印件、吸納就業人員花名冊(不少于2人)、《就業創業證》等。經區創業服務中心初審,報區人社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高校畢業生所創企業在銀行開立的賬戶。
(十)社會資本孵化基地補貼。孵化基地應于每年11月份向所在區創業服務中心申請年度補貼,并提供以下材料:《社會資本孵化基地補貼申請表》一式三份、孵化基地與孵化企業簽訂的孵化協議書復印件、《入駐孵化企業一覽表》、就業人員花名冊等。經區創業服務中心初審,報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孵化基地在銀行開立的銀行賬戶。
(十一)招聘會攤位補貼。信用等級“A”級以上(含A級)的民營職業中介機構,申報免費招聘會攤位補貼,須在招聘會舉辦前10個工作日,向所在區人社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合肥市民營職業中介機構舉辦免費大型公益性招聘會申報審批表》,批準后方可組織開展招聘活動。招聘活動結束后,再向所在區人社部門申報攤位補貼。經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將補助資金直接支付至民營職業中介機構在銀行設立的基本賬戶。
(十二)創業基地以獎代補。
對經市級認定的創業園區、創業一條街等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以獎代補資金按季申報。創業實體可向創業所在地的區創業服務指導機構申請。申請應提供以下材料:申請報告、創業孵化基地與創業實體簽訂的入駐協議、從業人員花名冊、《身份證》和《就業失業登記證》復印件等,由區創業服務指導機構匯總后,報送區人社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撥入區創業服務指導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區創業服務指導機構負責將以獎代補資金撥付創業實體。
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
(一)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各地要結合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實際需要,綜合考慮基層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承擔免費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工作量,安排補助資金用于保障和提升其服務能力;補助資金還可按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通過競爭性評審、定向委托、戰略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和機構參與就業創業服務,推動供給方式多元化,具體范圍按照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制定的政策執行。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對認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給予資金補助,重點用于基地實訓設備購置、高技能人才產出補貼以及開展研修提升培訓。
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需要,依托具備高技能人才培訓能力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城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點開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評價、職業技能競賽、高技能人才課程研發、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等活動。
技能大師工作室補助。積極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對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專項補助,主要用于所需儀器設備購置、技能攻關、人才培養、技能交流等支出。縣(市)、區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補助標準由縣(市)、區財政和人社部門確定。
以上是2025年-2026年合肥市市區就業補助資金事宜,有任何項目問題都可咨詢小編!
(高新技術企業、軟著專利等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評價、專精特新、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非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綠色工廠、大數據企業、首臺套、標準、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獎、規上企業、老字號、新產品、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公司注冊注銷、工商辦理、股權掛牌、網站外包定制、百度關鍵詞排名、SEO優化等更多政策項目的請直接聯系葛先生:
免費咨詢:18715034835,微信同號,為您解答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