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項目申報資訊
10要點!合肥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獎補(5G、智改數轉、服務商賦能)
合肥市工業互聯網政策是怎樣的?以下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解答說明,詳情如下,包括5G、智改數轉、服務商賦能等等,需要咨詢申請的企業單位可以看看,也可以免費咨詢小編為您解答指導!
免費指導熱線:19855109130(可加v ),0551-65300586
合肥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獎補獎勵
1.支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開展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軟硬件投資500萬元以上且服務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按平臺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
2.支持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對獲批行業或區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建設運營單位,按其設備及軟件投入2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對依托合肥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開展創新應用,年度標識解析量不少于100萬條的應用企業,給予不超過10萬元一次性獎補。
3.支持工業互聯網核心軟硬件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對符合條件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按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研發費用15%,給予10-100萬元補貼。
4.支持企業“三化”改造和上云。支持數字化普及、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級,對投資50萬元以上的竣工(上線)項目,按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發區制定支持企業上云政策,引導中小微企業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向云平臺遷移。
5.支持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建設。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給予示范項目10萬元一次性獎補;遴選“十佳工業賦能”場景項目,按智能軟硬件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獎補。
6.支持5G+融合應用。每年遴選20個市級5G與制造業融合應用示范項目,以及20個5G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社區以及車聯網等領域融合應用示范項目,分別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7.開展“智改數轉”診斷。建立合肥市“智改數轉”服務商資源池,組織供需對接活動,引導服務商為企業提供診斷和技術服務。通過政府采購,委托診斷咨詢服務商為企業進行“智改數轉”診斷服務,同步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診斷服務進行全過程監理和服務效果評估。
8.鼓勵服務商賦能企業。對年度服務轄區企業20家以上且該部分服務收入不低于500萬元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按照該部分服務收入不超過10%的比例,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獎補。
9.支持利用資本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建立市級工業互聯網重點項目庫,引導現有產業基金優先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和重點項目。市政府引導母基金擇優參股支持知名基金管理機構、產業鏈龍頭企業及重點研發機構等,圍繞重點產業鏈設立專項基金,集聚投資產業鏈要素資源和企業項目,推動產業鏈壯大發展。加強銀企間雙向推介、深度對接,摸排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融資需求向銀行推薦;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對接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探索知識產權、數據資產質押等融資方式,創新金融產品。
10.支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專項評估等工作。鼓勵企業開展網絡安全試點示范,對工信部認定為國家5G應用安全創新示范中心、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分別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會同市財政局等單位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或申報服務指南。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根據地方實際制定政策,給予疊加或錯位獎補。引用現行政策的條款,按當年政策及實施細則執行。政策資金實行總量控制,同時與其他市級政策不重復獎補。
本政策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解釋。
政策解讀:關于《合肥市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的政策解讀
2022年6月10日,《合肥市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合政辦〔2022〕29號,以下簡稱《若干政策》)印發實施。現將《若干政策》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和依據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工信部出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皖政辦秘〔2021〕82號),提出到2023年,我省工業互聯網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對全省工業經濟的引擎帶動作用凸顯。為推動工業互聯網向規模型、質量型升級,助力合肥爭當特色鮮明的制造強市,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合肥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生態的營造離不開政策的強力支持。以此次出臺《若干政策》為契機,系統梳理整合現有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5G、股權投資等方面支持政策,健全政策鏈條,強化政策協同,為全市發展工業互聯網提供全方位的精準有效支持。同時結合我市自身實際,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聚焦平臺建設、“智改數轉”、服務商培育、場景應用、安全保障等關鍵環節,結合不同企業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梯度支持,切實發揮政策對市場和社會資源的吸引帶動作用,最大限度激發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積極性。
2021年9月,市經信局啟動《若干政策》編制工作,經多輪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并通過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性審查,2022年4月26日,文件經市政府第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三、工作目標
通過試點示范,強化“工賦”能力供給,加快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重點企業安全防護能力不斷提升。每年度培育10個標識解析創新應用示范項目、80個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項目和10個網絡安全試點示范項目;遴選6家“智改數轉”咨詢診斷服務機構和2家安全服務商,扶持10家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服務商;累計推動1200家以上企業實現“智改數轉”應用覆蓋。
四、主要內容
《若干政策》共計10個條款,可分為引用條款和新增條款,其中,其中引用條款按照原政策及實施細則相關規定執行。
(一)引用條款
一是引自《合肥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具體為第一條“對面向工業互聯網領域開展服務的公共服務平臺,軟硬件投資500萬元以上且服務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按平臺投資額的30%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第三條“對符合條件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按符合加計扣除條件的研發費用15%,給予10-100萬元補貼。”第四條前半部分“支持數字化普及、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提升等改造升級,對投資50萬元以上的竣工(上線)項目,按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第五條后半部分“遴選‘十佳工業賦能’場景項目,按智能軟硬件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獎補。”
二是引自《合肥市加快推進5G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具體為第二條前半部分“對獲批行業或區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建設運營單位,按其設備及軟件投入2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第六條“每年遴選20個市級5G與制造業融合應用示范項目,以及20個5G在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社區以及車聯網等領域融合應用示范項目,分別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二)新增條款
一是支持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為加快標識解析創新推廣,第二條明確“對依托合肥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開展標識解析創新應用的企業,且年度標識解析量不低于100萬條,給予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鼓勵企業基于標識解析創新應用,實現供應鏈系統和企業生產系統的精準對接、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務,提升數據共享共用水平。
二是支持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建設。為加快推廣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應用,第五條明確提出支持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開展六大模式創新,對入選市級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項目,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
三是開展“智改數轉”診斷。為企業做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第七條提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一批領先診斷咨詢服務商為企業進行‘智改數轉’診斷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為確保診斷服務質量,同步委托1家第三方機構對診斷服務進行全過程監理和服務效果評估。”
四是鼓勵服務商賦能企業。為支持本地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做大做強,打通企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最后一公里”,第八條提出“支持本地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賦能更多合肥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對年度服務合肥市企業20家以上且該部分服務收入不低于500萬元的,按照該部分服務收入不超過10%的比例,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獎補。”
五是支持利用資本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為借助資本的力量,插上資本的翅膀,推動工業互聯網快速做大做強,第九條明確“引導現有產業基金優先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和重點項目,母基金擇優參股支持多方市場主體圍繞重點產業鏈設立專項基金,集聚投資產業鏈要素資源和企業項目,推動產業鏈壯大發展。同時加強銀企對接,創新金融產品。”
六是支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為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第十條圍繞兩個方面加強工業企業安全防護能力建設,一方面提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遴選兩家工業互聯網安全服務商,對重點企業開展安全專項評估。”另一方方面“鼓勵工業企業對標國家標準開展安全能力建設,對獲批為國家5G應用安全創新示范中心、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項目,給予不超過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五、創新舉措
一是力求政策更加精準。針對廣大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四不”問題,充分考慮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不同利益訴求,分類制定激勵引導政策,提升企業建設運用工業互聯網積極性。
二是與省政策相互銜接。根據省工業互聯網專項政策的大力度和廣覆蓋特點,針對合肥市產業基礎和面臨的主要問題,重點從支持的精準性、與省政策的互補性等角度出發研究制定政策。
三是吸引撬動社會資本。以引導母基金擇優參股方式,吸引帶動創投風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基金,集聚投資產業鏈要素資源和企業項目,推動產業鏈壯大發展,促進資本、技術和項目在我市加快集聚。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市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導小組,頂格謀劃推進全市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各縣(市)區、開發區成立相應工作專班,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扶持政策。
二是制定實施細則。研究制定我市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提高政策實施的精準性、可操作性,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
三是實施監督考核。將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任務納入市工業發展目標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加強對重點項目及推進工作的監測、調度和督導。
七、下一步工作
一是強化工聯基礎設施建設。繼續落實“1112”工作機制,加大公共資源免費開放、疑難站址落地、“轉改直”等重點工作推進協調力度,全面完成全年5G建設目標任務。做好施工協調、資金保障等工作,推動骨干直聯點項目盡快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深化工聯融合創新應用。開展“智改數轉”專項診斷行動,引導重點企業開展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應用,打造一批示范應用項目,遴選發布“十佳工業賦能”場景示范項目。
三是提升工聯安全防護能力。推進重點平臺接入國家工業互聯網監測分析公共服務平臺,重點企業對接省級工業互聯網態勢感知平臺,提升企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和態勢感知能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重點行業網絡安全檢查,督促工業企業部署針對性防護措施,強化控制網絡、裝置裝備、工業軟件等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