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區項目申報資訊
淮南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農技行動”實施方案
淮南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農技行動”實施方案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推進農科教多部門協作,種植業四大行業協同、農技推廣五級體系聯動。
接下來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下關于該政策的相關實施方案具體內容。有需要可以咨詢小編解答。
淮南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大農技行動”實施方案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推進農科教多部門協作,種植業四大行業協同、農技推廣五級體系聯動。
接下來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下關于該政策的相關實施方案具體內容。有需要可以咨詢小編解答。
政策咨詢熱線:15656027297
一、主要原則
(一)突出農時農事,強化支撐保障。圍繞農時季節和農事生產,著力抓好春耕春管、“三夏”生產、秋冬種和冬季農業開發,組織唱好“四季歌”全力做好種植業生產支撐保障。
(二)突出主責主業,強化指導服務。堅持農技推廣公益性定位,強化農情監測、技術集成、示范推廣、病蟲防控、防災減災等農技服務,不斷提高技術的覆蓋率和到位率。
(三)突出協作協同,強化上下聯動。加強科研、生產、教學、推廣多部門協作,栽培、種子、肥水、植保四大行業協同,部省市縣鄉五級推廣體系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二、總體目標
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主攻單產、改善品質,一控兩減、綠色生產”的目標,推進高產優質多抗品種更新換代,集成推廣作物高產高效栽培、肥水高效利用、病蟲綠色防控、防災減災等關鍵技術,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打牢基礎。
——穩糧食,保供給。圍繞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協助落實糧食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示范推廣新品種新產品、集成推廣新技術新模式,為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技術支撐。
——攻單產,提品質。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以高產為基礎,集成推廣高產穩產、節本增效技術,穩步提高作物單產水平;以優質為導向,做好品種結構、區域結構、品質結構優化技術支撐,逐步提升作物優質化水平。
——減投入,提效率。圍繞實施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示范推廣化肥農藥新產品、新技術、新器械,擴大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減施增效技術,把使用量降下來、利用率提上去。
——防災害,降損失。圍繞防災減災保豐收,科學防災,技術減災,促進災后恢復生產,力爭主要氣象災害損失率控制在5%左右、重大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著力實現“蟲口”“龍口”奪糧。
三、行動任務
(一)春耕春管及夏糧生產農技行動。從“立春”開始,組織開展春耕春管及夏糧生產農技行動,奮戰100天努力奪取夏季糧油豐收。春管:做好越冬作物和冬種作物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控、防災減災等工作,打好豐收基礎。春耕:指導做好一季中稻育秧移栽,玉米、大豆、花生等春播作物播種和田間管理,培育壯苗。
(二)戰“三夏”及秋糧生產農技行動。從“小滿”開始,組織開展戰“三夏”及秋糧生產農技行動,努力奪取秋糧和秋收作物豐收。夏收:抓好小麥、油菜等作物適期收獲,確保顆粒歸倉和及時騰茬。夏種:指導做好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適期適墑播種,打好苗情基礎。夏管:做好秋糧和秋收作物田間管理、技術示范、病蟲防控和防災減災。
(三)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從“秋分”開始,組織開展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秋收:指導做好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適期收獲,確保顆粒歸倉和及時騰茬。秋冬種,做好小麥、油菜等作物適期適墑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抓好田間管理,培育壯苗,確保安全越冬。冬季農業開發:指導開發利用冬閑田,抓好越冬作物播種和管理。
四、重點工作
(一)農情監測。突出抓好種、肥、墑、苗、病蟲“五情”監測,為指導生產提供依據。加強市場監測。利用市場監測點,加強種情、肥情市場監測,為保障種子化肥供應提供支撐。開展生產調查。深入田間開展苗情、墑情、病蟲情調查,深入農戶開展施肥和用藥情況調查,服務科學決策。組織農情會商。聯合有關部門和專家,加強農情會商和形勢分析,及時提出對策建議。
(二)用種保障。加強種子市場監測,做好質量抽查,保障生產用種安全;組織開展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示范工作。
(三)節水減肥。制定指導意見。深入開展化肥減量增效,有機肥替代化肥。提高水肥利用率。推進綠色減肥。大力推廣測深施肥、種肥同播、機械深施等高效施肥技術。加強農企合作,示范推廣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專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集成推廣堆肥還田、商品有機肥施用、沼渣沼液還田、綠肥種植、秸稈堆漚還田等技術,推動有機肥輕簡化施用、專業化服務,擴大有機肥替代化肥。
(四)病蟲防控。落實《淮南市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印發淮南市2021年“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的通知》(淮農防指辦〔2021〕1號),重點指導做好水稻“兩蟲兩病”、小麥“兩病一蟲”,草地貪夜蛾、粘蟲和蝗蟲等重大病蟲害。強化監測預警。加密加力,做好系統監測,密切跟蹤、準確掌握發生消長動態。加強大田普查,明確各階段重點防控對象、關鍵區域和最佳防控時間,科學指導防控行動。加強信息調度、組織開展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提高預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著力綠色防控。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組織開展“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活動,加快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推廣應用。推進統防統治。組織開展“統防統治百縣”創建活動,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切實提高防病治蟲效果、效率和效益。培育一批應急防治隊伍,配備高效施藥機械等現代化防控裝備,提高重大病蟲應急防治能力。
(五)防災減災。突出干旱、低溫冷害(凍倒春寒、寒露風、早霜)、高溫熱害(干熱風)、洪澇(漬害)、臺風等主要氣象災害預警防控,確保“龍口”奪糧。加強監測預警。聯合氣象部門,做好監測預警,及時開展災情調查,強化主動防災。制定防災方案。針對不同地區主要氣象災害發生規律。組織制定發布主要農作物主要氣象災害防災減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方案,提出應對措施。著力減災減損。落實減災技術措施,減輕災害損失,促進災后恢復生產,及時挽救或補種、改種,挽回災害損失。
五、措施和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種植業技術推廣體系市、縣聯創,市成立以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把關、督導指導。同時每個行業確定一個站室牽頭,有專人負責聯系。縣區級也要成立工作小組,并分別確立農技、土肥、植保、種子等行業具體聯系人。牽頭協調、開展工作,適時開展工作督導和生產指導,推動措施到位,確保取得實效。縣區發揮主體作用,細化措施、抓好落實。
(二)細化工作方案。各縣區要根據當地農時季節和農事特點,制定并細化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確保目標更明確、措施更到位。要根據當地主要作物、生產條件等情況,組織專家分行業、分作物制定技術方案,確保針對性更強、可操作性更好,方便農民落實到田。
(三)強化信息調度。建立農情信息月調度制度,及時反饋信息和有關材料。各縣區要及時總結開展“三大農技行動”的成效和做法,于每月25日前將實施情況分行業反饋至我局各業務站,各業務站匯總后報省級對應業務站。另外,市級各業務站分別于5月25日前將春耕春管及夏糧生產農技行動、9月25日前將戰“三夏”及秋糧生產農技行動、11月25日前將秋冬種及冬季農業開發農技行動總結后報送市農技站匯總。要通過圖片、視頻、文字材料等多種形式,分行業報送活動開展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典型和事例。
(四)著力宣傳引導。市、縣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引導行業、體系和專家參加到行動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